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0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51+7”!医院该如何考察单病种质控产品的信息化能力?

[复制链接]
701 0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国际公认的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的工具之一,其通过覆盖诊疗全过程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医疗质量管理,驱动医院医疗高质量发展。2009年5月,我国原卫生部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这标志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正式启动。
单病种质量管理政策演变

单病种质量管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随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各项政策的推进,病种过程质量理念已被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广泛接受。自第一批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测病种发布开始,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数量已从最初的6个增加至2020年的51个。2022年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单病种质量检测数据填报工作的函》,再新增4个专业7个病种,各病种疾病诊疗关键指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全国医疗机构单病种诊疗的标准化、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落实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病种管理范围和过程质量方面。单病种质控与其他的质控工作一样,既往传统的人工填报方式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检测难等问题,在我国绝大部分医院里,单病种质控都依靠传统方式,基本处于半手工、半信息化的状态。所以,单病种质控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刚需。

单病种质控信息化建设是刚需
单病种质控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即“国考”)、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电子病历等级评审等考试、评审中,单病种质控均为必考项目。因此,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在单病种信息化建设中,医院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考察单病种质控产品的信息化能力
18001669951519235.jpg
一是智能化数据采集与上报。通过与电子病历系统深度融合,依靠人工智能引擎实现单病种数据的智能采集和计算,建立映射匹配与复杂规则,多数病种可通过API接口实现直报。
各上报病种的数据提取严格按国家上报文件细则要求,将名单自动分配填报,确保上报及时性。并通过与国家单病种质量监测平台无缝对接,对上报数据进行多维质控,保证上报成功率。
二是过程化管控,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依据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求,系统应实时核查病种的关键过程节点完成情况,提示医生及时完成缺陷项目。单病种质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病种或每项医疗技术都有一些关键质控点,这些关键点决定了疾病治疗的核心质量。对这些关键质控点进行监测、分析和改进,实现PDCA循环改进,才能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单病种治疗过程的规范性,进而实现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要求。
三是精细化分析,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系统应对病种指标进行多维度监测和对比分析,如:患者分析、疾病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预测分析、干预分析等,对科室和医生情况进行监控,并做到质控详情可追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病种由显式因素向隐式因素分析、由几十维变量向数千维大规模变量分析的转变,进而改进病种治疗方案。

摘自【健康界】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221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2-5 20:03 , Processed in 0.04865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