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7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间⼿术中⼼管理】的华西经验:三种模式保证质量与安全![转]

[复制链接]
1274 0
本帖最后由 何雪峰 于 2022-5-25 15:36 编辑

(一)简介
⽇间⼿术作为⼀种新型的诊疗模式,在国外备受推崇。由于⽇间⼿术模式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较少等优势,已经在我国部分⼤型医院逐渐得到推⼴和应⽤。
⽇间⼿术管理要求患者从⼊院、⼿术⾄出院全过程在24h以内完成,因此保证⽇间⼿术的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成为影响⽇间⼿术可持续发展的⾸要因素。


华西医院从2009年10⽉正式成⽴⽇间⼿术中⼼,经过⼏年的发展,⼿术范围已经从简单的⼏个病种扩展到⽬前的两百多种术式,参与科室由当初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多个,并且由单⼀的模式发展成多种模式经营。



(二)⽇间⼿术: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体系


⽇间⼿术在华西医院有3种管理模式:

①集中收治,集中管理(集中式);
②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分散式);
③分散收治,集中管理(综合式)。

集中式管理模式是设⽴独⽴的⽇间⼿术中⼼,中⼼拥有⾃⼰的床位、⼿术室,有独⽴的中⼼主任、医⽣团队、护⼠长、护⼠,主要收治外科⼿术患者。


分散式管理模式是指医院部分专科(如眼科、⼩⼉外科、泌尿外科等)病房也会单独留出固定的⽇间⼿术病床⽤于收治专科的⽇间⼿术患者,⽇间⼿术患者由各科室统⼀管理。
综合式管理模式是由⽇间⼿术中⼼为各个临床科室集中预约和随访⽇间⼿术患者,患者在住院部住院,⼿术在⽇间⼿术室或住院⼿术室完成。


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医疗机构应成⽴专门的管理机构(如⽇间⼿术管理专业委员会或⼯作组),建⽴包括医务、⽇间⼿术中⼼或病房⽇间⼩组、药学、医院感染控制、护理、门诊、检验、病理、外科、医疗保险、信息等专业在内的专业化⼯作团队,明确各⾃职责,做好⽇间⼿术管理⼯作。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科室设置及职能划分,确定⽇间⼿术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和负责⼈。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有保障

1.严格⼿术病种和术式准⼊制度,实⾏临床路径管理

实⾏⽇间⼿术,应选择技术成熟、风险较⼩的病种和术式进⾏开展,门诊⼿术/操作不能纳⼊⽇间⼿术管理。在患者选择的指征上应该严格把握,并充分评估病情,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


⽇间⼿术均须实⾏临床路径管理,开展的⽇间⼿术应有详细的临床路径内容;未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和术式,不准开展⽇间⼿术。


2.⼿术资格准⼊、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间⼿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对临床医师的⼿术实⾏分级管理,严格落实⽇间⼿术医师资质准⼊制度,按⼿术权限实施⼿术。


按规定实⾏审批制度,审批内容有:开展⼿术级别,⼿术医师级别,有⽆成熟的临床路径⽅案,医务、⿇醉、⽇间服务中⼼的意见等,有原始资料记录。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术资质准⼊和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3.围⼿术期管理


加强围⼿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评估、⼿术适应证、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在院期间应急预案的落实。


术前:查看患者及术前检查资料,⾏⼿术前再评估;由医疗组长/主⼑医师/第⼀助⼿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署⼿术知情同意书、拒收“红包”协议、特殊耗材使⽤同意书、组织标本留取同意书、患者委托书,医疗组长/主⼑医师/第⼀助⼿完成⼿术风险评估表、术前核查表、病理检查申请单及标本条码等,⽇间⼿术中⼼医⽣完成⼊院病历书写⼯作。医疗组长/主⼑医师/第⼀助⼿术前核对⼿术部位,并完成⼿术切⼝标识。


术中:⼿术室(或病房)建⽴静脉通道,必要时备⽪。根据术中风险选择不同策略,外周⼀般为 16 G及以上,可酌情建⽴1~2个外周静脉通道或者同时建⽴1个外周和中⼼静脉通道。⿇醉后⼀般不留置导尿。⼿术操作规范,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


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术医⽣向患者家属说明术中情况、术后可能出现的治疗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术医⽣组⽴即完成⼿术记录并打印、签字存⼊病历。注意:⼿术记录需如实记录重要操作步骤。


术后24h:
⼿术医⽣或⽇间⼿术中⼼医⽣查房,了解病情变化,并作出院评估,决定可否出院;检查切⼝,必要时更换切⼝敷料;办理出院⼿续时,需要注意伤⼝检查、换药,根据⼿术及患者情况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书书写及上级医师审阅;在患者出院后24h内⼿术医⽣组完成病历签字、归档。


若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术相关并发症或其他合并症急性发作,经评估不能出院,随即启动在院期间应急预案,联系主⼑医⽣及相关科室会诊转⼊住院部病房或下级医院住院治疗。


医疗机构应建⽴⽇间⼿术围⼿术期质量控制的⼯作规范,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控制⼒度,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4.⿇醉管理


规范⿇醉⼯作流程,术前⿇醉准备充分,实施规范的⿇醉复苏全程观察。制定并完善⿇醉安全管理制度及⼯作规范,严格落实患者的术前检查与术后访视,根据⼿术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进⾏分类管理,有⿇醉意外处理应急预案,规范术后患者复苏及出⼿术室标准,提⾼⿇醉安全性。


5.病历管理


加强病历的监控与管理,提⾼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的要求,严格遵守病历书写相关规定,病历应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间⼿术中⼼负责⼈组织相关⼈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抗菌药物合理使⽤管理


严格执⾏《抗菌药物临床应⽤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规范治疗,合理⽤药,保障患者安全。


7.患者抢救和不良事件管理


有危重患者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抢救成功率;建⽴并严格落实⼿术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开展⽇间⼿术的科室应制定本专业的危重患者抢救流程,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医务⼈员急危重患者抢救的能⼒。发⽣不良事件,有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登记、整改记录;对有差错的不良事件进⾏根因分析、记录、改进。


8.加强出院标准和术后随访及术后应急预案管理


医疗机构应加强⽇间⼿术患者的出院标准管理,⽬前出院标准应该包括以下项⽬:


患者⽣命体征平稳不少于2h;认知⼒、定向⼒好,有⾃主的语⾔和⾏动能⼒;⽆恶⼼、呕吐、难以控制的疼痛或术后出⾎等⼿术并发症;


患者须由⿇醉和⼿术医⽣共同查看、评估后,在没有⼿术和⿇醉相关风险的情况下,才能出院;通过宣教,患者家属须有对患者进⾏相关护理的能⼒。


建⽴完善的术后随访制度,专⼈专档管理。可以通过包括短信、电话、微信在内的多种⼿段,积极、主动对术后出院患者进⾏随访。


若患者出院后出现紧急情况,随即启动出院后应急预案,积极联系主⼑医师,指导患者急诊科就诊,畅通再⼊院绿⾊通道,提⾼医疗质量与安全及患者满意度。


9.管理效果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每季度或每半年开展1次⽇间⼿术管理效果评估,可利⽤表单进⾏回顾性调查。评估主要围绕:
①管理措施、诊疗规范的依从性;
②重点管理指标;
③⽇间⼿术中⼼针对问题的整改情况等。


⽬前,国家卫⽣健康委员会数据表明全国有近40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间⼿术中⼼,其中华西医院的⽇间⼿术量(2015年)已占择期⼿术的22%左右,包括普外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眼科、⽿⿐喉科
等10余个科室。
--------------------------------------------------------
作者:资料金刚玄黓大全
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908 ... 75f46527d3a7e9.html
来源:百度文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2

粉丝

172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2-5 22:07 , Processed in 0.05382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