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url=]沈吉[/url][url=]卢海源[/url][url=]王烈[/url][url=]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运营质量管理处[/url][url=]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建设, 需要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临床信息系统 (CIS)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PACS) 、检验信息系统 (LIS) 、ICU监护系统等信息系统[1]。各个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应用, 使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诊疗效率、工作效率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然而, 上述信息系统都只是作用于医院的业务过程, 并没有一个系统是按管理需要, 对所关心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并生成相关的分析结果, 进而通过报表、指标、图表等手段, 为医务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医疗质量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 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同时也是医患矛盾的焦点。在目前的医疗质量管理中, 面临着缺少环节质量控制的手段, 不能将法规制度落实到检查、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不能及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2]。医疗质量已经不再局限于诊疗质量, 而是扩展为医院的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不仅仅是及时、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还体现在患者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等方面。医疗质量已经成为医疗技术、管理方法、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3]。
1 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1 需求分析根据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中管理指标及医院对医疗质量监管的需要, 通过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需求:
(1) 通过分析医疗质量、管理质量、医疗费用、服务质量和医疗事故等, 确保全院的经营水平和医疗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管理[4]。
(2) 改变传统的医疗质量监管模式, 通过监管医疗质量指标, 使得医疗质量监管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3) 通过医疗质量指标管理, 不断规范临床操作,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5]。
1.2 指标体系建设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6], 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实现医院对医疗业务、医疗效率、药品合理使用等精细化管理, 形成了一套医院质量管理的体系。
1.2.1 医院运营主题。主要包括医院资源配置、工作负荷、治疗质量、工作效率、患者负担五方面的情况。资源配置指标有职工总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总建筑面积、医院医用建筑面积、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等。工作负荷指标有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位日等。治疗质量指标有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等。工作效率指标有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等。患者负担指标有每门诊人次费用、每住院人次费用等。
1.2.2 重点疾病主题。通过对18种住院重点疾病的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 提高医疗质量。重点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心力衰竭、肺炎、肾衰竭、败血病、急性胰腺炎等。主要分析重点疾病例数、死亡例数、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1.2.3 重点手术主题。按年度和季度统计18类住院重点手术的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重点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术、剖宫产、胃切除术、颅脑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
1.2.4 患者安全主题。按照时间纬度纵向比较各种影响患者安全的指标, 对住院患者的安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预防院内医疗事故, 保障患者人身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主要指标包括择期手术后并发证发生率、医源性气胸发生率、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产伤发生率、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等。
1.2.5 患者感染主题。院内感染控制指标按照时间纬度进行的纵向分析比较。主要指标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发病率、血管导管所致血流感染率、无菌手术感染率、切口深部组织感染例数、器官/腔隙感染例数等。
1.2.6 ICU质量监测主题。统计ICU重点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获取ICU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主要指标包括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性感染发病率、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病率、重症患者死亡率等。
1.2.7 合理用药主题。统计合理用药的基本监测指标, 获取医院合理用药的趋势变化。主要指标包括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药费占医疗总收入比重、注射剂处方数、抗菌药物处方数、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等。
2 系统设计2.1 系统架构见图1。
2.2 数据源2.2.1 医院相关信息系统。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医院各业务信息系统[7], 如HIS、电子病历、护理病历、院感系统等, 所以该系统必须实现与HIS等各种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联通, 实现数据汇总集成的功能[8]。系统自动每天定时抽取业务数据。
2.2.2 人工录入或导入。一些部分指标无法从医院相关的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 此类指标数据需要人工录入或导入, 本系统提供了指标补录功能, 可以补录指标相关信息。
2.3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ETL (提取、转换、加载) 操作以保证数据的质量[9]。根据不同业务分析需求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分析维度来进行汇总, 以便提供多维度的信息支持[10]。
2.4 指标产生根据各个指标的名称, 了解指标的内容与含义, 明确指标的“分子”与“分母”。以平均住院日指标为例: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根据公式需要计算一定时期内出院患者共占用床位的天数, 然后用总天数除以出院人数。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将所需要的指标都进行明确定义, 并在数据仓库中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公式计算, 产生相应的指标。
[url=][/url]图1 质量指标管理系统架构 [url=]下载原图[/url]
3 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功能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包括医院运营主题、重点疾病主题、重点手术主题、患者安全主题、患者感染主题、ICU质量监测主题、合理用药主题等功能模块等, 见图2。
在ICU质量监测主题中, 可以对ICU监测指标进行年度、季度的同期比较, 显示指标变化的趋势, 表现良好的指标显示“绿灯”, 表现差的指标显示“黄灯”警戒, 异常的指标显示“红灯”。通过对ICU质量监测指标的管理, 可以对临床行为进行指导, 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在使用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后, ICU病人的重症患者压疮发病率由5.56%降至2.17%, 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由2.8%降至1.1%, 重症患者死亡率由18%降至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由23.3%降至22.1%。
[url=][/url]图2 ICU质量监测指标分析示意图 [url=]下载原图[/url]
4 总结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的日常工作[11], 也是促进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 可以对我院医疗质量数据进行全面、具体、及时的掌握, 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12], 快速地应对医疗质量问题[13]。该系统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医疗服务的风险[14], 减少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使得医院的管理从事后管理、粗放管理转变为主动预防、精细化的管理[15], 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