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 1108 人浏览分享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公立医院通过“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即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提高医疗质量;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提高收入待遇,有力支撑和建设健康中国,更好服务和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1]。2022年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以下统称《评价指标》),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基础上,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五个方面内容建立指标体系,为公立医院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提供重要遵循[2]。
本文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以及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3]指标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探讨医院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应如何有效应对,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与落实提供参考。
选取《评价指标》的五个维度,具体包含党建引领(3个指标)、能力提升(5个指标)、结构优化(4个指标)、创新增效(4个指标)、文化聚力(2个指标)共18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对18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内容和意义以及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关系[4]进行分析。
公立医院高质量评价指标[2]包含五个维度,涉及指标共18个,其中定性指标3个,均为党建引领指标,其余15个指标均为定量指标。按照数据提供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提供佐证材料,为党建引领的3个指标;另一类是平台调取的15个指标,包含能力提升的5个指标,结构优化的4个指标,创新增效的4个指标和文化聚力的两个指标。这15个平台调取指标,来源途径不同,分别来自病案首页、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智慧医院分级评价平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等6个途径,见表1[5]。
表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url=]下载原图[/url]
党建引领3个指标评价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执行和落实,党委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医院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双培养”机制以及党支部、党员发挥作用等情况,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的工作要求。能力提升5个指标是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疾病诊治的专科能力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及医疗质量安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和相关政策制度落实情况等,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1]的集中体现。结构优化4个指标考核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医疗收入结构的情况,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和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必然要求。创新增效4个指标考核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公立医院智慧服务水平、人均科研经费、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等情况,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和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的重点体现。文化聚力2个指标考核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和医务人员对于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是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的集中反映。
对于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党建引领,能力提升和文化聚力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性,促使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提升患者满意度,获得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作为医保部门,通过考核医疗质量指数、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引导公立医院逐步降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从而减少社会整体医保基金支出,节约资金,服务更多医保患者。作为医院,通过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和创新增效,进而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提高医疗技术和质量,体现医务人技术劳务价值,提升资源配置和效率,提高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通过创新增效和文化聚力考核,提高工作的智能化信息水平,获得优厚的收入待遇和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与支持,从而调动积极性,增强归属感。对于患者来说,通过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和文化聚力考核,能够减少就医经济负担,获得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就医体验。
目前,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共设置56个指标,其中26个为国家监测指标,2021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增加了医院相关医疗资源统计和党建引领指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共18个,除党建引领的3个定性指标外,15个定量指标来源除增加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智慧分级评价平台外,其余来源平台均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同。两者从评价指标内容来看,其中9个指标完全相同,其他6个指标数据均来源于病案首页、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和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智慧分级评价平台。两项评价工作均按照年度实施考核,国家卫健委将拓展升级形成“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高质量发展评价平台”,考核相关数据同步并享,减轻医院填报工作量并提升效率,做到两个考核有机融合和同步推进。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领导作用,制定涵盖党建工作的医院章程,建立和完善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事项和范围,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把支部建在科室,实施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支部党建和科室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合力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携手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落实国家医改政策的有力保障,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要的航向标[6],两者有区别但也密不可分。医院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在分析研究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把相关工作融合纳入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医院整体的顶层设计下,统一组织,统一安排和实施,加强监督、督促和落实[7]。可以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工作流程和议事规则。工作小组负责对弱势指标专题研讨,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地分析,寻找短板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务实目标、提出改进措施。办公室负责对专项工作定期监测和及时反馈,开展工作监督和促进,对考核结果或常规季度监测结果未达到满分标准的指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并持续改进。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工作计划,听取重要事项汇报,解决重点困难,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重大事项报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决策执行。
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医疗技术和综合管理的集中反映。在质量管理方面,医院要充分发挥“专家治院”的作用,构建并运行院感、药事、病案、护理、医疗技术等各专业管理委员会分工协作的综合监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积极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赋能医疗服务,整合临床医疗、患者服务、数据质控、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等业务,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系统规范诊疗过程,全面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能力水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通过每年临床新技术新疗法课题的开展,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大力开展日间手术和微创手术,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工作,规范临床流程和行为,进一步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以组建专科医联体和学科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强化体现专科特色人才培养和基层能力提升,推动分级诊疗及行业发展,引领新趋势。
教学科研能力与人才队伍建设体现公立医院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医院作为我国高层次临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的优势,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加大教学经费投入,逐步扩大对口支援单位和医联体单位的进修人员占比,积极发挥公益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帮扶效应。构建学科建设统领的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平台,制定科研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和任务规划,搭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打造临床前沿产业和先进产品的技术高地。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动员和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争取牵头重大项目,积极拓展横向课题渠道,多措并举增加科研课题立项。将“双一流”建设融入学科建设,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运营效率是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大,运营管理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医院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通过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加强全面预算、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控管理等,将运营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提升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运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精神,以预算精细化为中心,在“统筹、调优、节流、畅通”上下功夫,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合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推进医院运营管理集成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医院人、财、物等核心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规范并拓展“互联网+”智慧医疗预约挂号与便民服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民惠民服务模式,提升人民群众就医的便捷性与获得感,提升新效能。
评价指标考核医院住院患者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作为口腔专科医院,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鲜明特点,椅位使用情况及门诊专业技术体现不足,建议按照公立医院类别进行细分,完善公立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专科特点,增强考核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举报 使用道具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注册会员
危急相关版块
0
1
16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2-5 19:52 , Processed in 0.0466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在线时间: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