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领域中的政策聚焦医疗质量提升和医保基金监管,均将信息化技术做为重要支撑:在各类评审/考核中强调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质量提升和医保基金监管方式中鼓励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年度工作要点和三年行动计划中也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实现目标的支撑。
2023年上半年国家级医健政策分为成果总结、年度工作要点、标准更新、医疗质量控制、医保基金监管、医疗体系建设和三年行动计划7个维度,并摘取了各项政策中的部分要点进行汇总。
01 成果总结 “国考”、等级评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互联互通测评 /ignore-error/1" width="549.733" height="36.6082px" style="width: 549.733px; height: 36.6082px;"> 1.《2021-2022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 参评的2116家县医院,2022年度达到基本标准合格及以上的有1856家,达到推荐标准合格及以上的有964家,较2021年度分别增加19家和75家。县级医院运营模式开始向精细化转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度,已开展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的县医院占比为93.24%,较2020年度增长8.46个百分点,参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平均达3.21级;87.28%的医院达到电子病历三级及以上水平,较2020年度增加9.38个百分点。 2. 《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诊疗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稳中有进。2021年,全国88.40%的二级公立医院参加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平均级别达到2.60级,较2020年略有提高。其中,60.36%的二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达到3级及以上,0.3%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5级,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等省份。 3.《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2022年,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4. 《2022年度医保基金飞检情况公告》 2022年全国医保飞检组共共组织24个飞检组,赴全国23个省份,抽查了48家定点医疗机构,共追回医保基金7.2亿;31省开展省级飞检工作,共检查定点医疗机构2756家,追回19.8亿元。其中,抽查的48家医院均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问题。 5. 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结果(第二批) 参加第二批测评的17个区域和66家医院中,共有6个区域、19家医院获评五级乙等,8个区域、36家医院获评四级甲等,2个区域、9家医院获评四级乙等。在惠每科技助力的医院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的测评结果为五级乙等,占总数的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