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医疗质量控制 质控中心设置、各专业质控指标和试点方案 /ignore-error/1" width="549.733" height="36.6082px" style="width: 549.733px; height: 36.6082px;"> 1.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对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明确要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服务品质提升工程”中提出,推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语音识别调查等方式,开展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定期发布监测评价结果。 2. 《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首批选取了10个病种的114条指标,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指标信息的上报工作。各病种质控指标数量均≥10条,其中肺癌的质控指标数量最多(13条)。此外,各病种均纳入了“首次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诊断率” “首次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这2条质控指标(宫颈癌为“FIGO分期”)。 3.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 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首批规划设置的质控中心,包括临床、医技、管理3大类6个领域60个具体方向,并对国家级质控中心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按照4年一个管理周期进行动态管理,管理周期内发生2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立即解除挂靠关系。质控中心同一专业领域和工作方向原则上只设定一个本级质控中心,应当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工作。 4. 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其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结合既往工作情况和2022年度国家级质控中心考核评估情况,对已成立的部分国家级质控中心的名称和质控工作范围进行了调整,并重新确定了各国家级质控中心和相应专家委员会名单。公布的名单包括40个国家级质控中心,其中临床类质控中心30个,医技类7个,管理类3个。 5. 《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医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智慧化建设。2023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研究确定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鼓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有关医院参考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并与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控、考核评价等工作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效果评估、反馈、改进机制。《加速康复外科相关工作评价指标》设置了“工作开展”和“质量效果”两大考察维度:工作开展指标从开展ERAS的医疗机构数量、病种数量、临床路径数量和病例数等,考察ERAS相关工作的开展范围;质量效果指标则从ERAS相关工作的“实施”、“效果”和“结果”三个方面,细分为“围手术期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和“质量安全指标”,共计16项指标。
|